微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微看书 > 鼎定河山 > 第七十七章 天下无敌

第七十七章 天下无敌 (第2/2页)

冯迅小鸡啄米般的点头:“是啊,大兄天天都练字的,写完了就烧掉的。有时候忘了烧,我就偷偷的藏了起来……字写的可好看了,烧了怪可惜的。”

资云无力吐槽了,难道不是这么精妙的词作烧了可惜吗?咦,不对,冯过天天练字,难不成都是这样的诗词?不可能的,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嘛,当是韭菜呀,割了一茬又一茬,取之不尽用之不竭?

资南嘉显然是信的:“……下回能不能给姐姐看看……”

冯迅很是喜欢温柔好看的资家姊姊,只稍稍犹豫便答应了。

资云受的冲击一时半会没法消除,唏嘘不已:“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……改之这词写的,这让别人还怎么写元夕词呀。不行,我得让张山李明那几个知道知道什么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,省得他们总爱嘚瑟。”

资南嘉迟疑过后终究没阻止兄长的“莽撞”之举,她自己都不晓得心底里是希望冯过越有名越好的,就像看着自家的孩子……啊呸,是自家的兄长……也不对,资云的天资有限,连冯过一半的才华都没有,名声还能涨到哪去?(资云哭晕在茅厕。)冯过在资南嘉心中到底是怎样的位置,便是当事人自己都不清楚。十三岁的少女,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充满着憧憬,花样年华啊。

这便是事情的发展过程,很偶然,却也是必然的。

至于冯过为何没有在元宵节丢出那阕震烁文坛的元夕词,原因很简单,毕竟与辛弃疾成了忘年交,很是敬重这位文武双全的老人,再薅他羊毛就太不地道了。呵呵,咱冯小七可是有底线的人哪。

没错,他“写”的便是原本是老辛大作的《青玉案.元夕》。

那个时空,大学者王国维在《人间词话》云:古今之成大事业、大学问者,必经过三种之境界:“昨夜西风凋碧树。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”此第一境也。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”此第二境也。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”此第三境也。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。

对这阕词,王大师推崇之心可见一斑,已然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。当然,过度解读名篇乃是文人通病。一千个人眼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有些莫名其妙的解读会让作者都感觉不可思议。

不过,此词之美确是毋庸置疑的,出现在大定文坛就好像一颗炸弹,“呯”,猛然爆炸开来,威力无法估量。一些个老儒读罢,老泪纵横,道大定文坛中兴有望,只在冯改之一人。

啧啧,这就太拉仇恨了,虽非过分捧杀,也是将冯过推上了高高在上的神坛,一不小心就得摔个粉身碎骨。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么,太难了。

此乃后话,事实上这阕词十六日便在饶城某个圈子传播开来,始作俑者正是资云。

话说这资公子也是悲催的很,原亦非平庸之辈,十六岁就过了院试,算得是年少有为,奈何父亲光芒太盛,完全被掩盖成了阴影。他平素交往的自是些负有才名的青年俊彦,往来唱酬,各具傲气,谁也不服谁,真论起诗词功力却是他垫了底,难免起了好胜之心要打个漂亮的翻身战。这不,机会来了,即便是冯过的词作,那也是自家师弟、父亲的学生,自己人,借来装装逼不过分吧。

这波操作骚气十足,真的被他装到了。

“此词构思精妙,语言精致,含蓄婉转,读来余味无穷,妙极……”有人见猎心喜,疯狂打call。

“历来写上元灯节的词,不计其数,当以欧阳永叔之《生查子》最是传颂。然此阕《青玉案》绝非可有可无,当可称作词中豪杰也……”有人拼命点赞。

“此词用字精练,然则究其实际,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,并无什么独特之处。末句一出,整篇便显精绝……那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,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,而且,倘若无此人,那一切就没有任何意义与趣味……”有人点评公允,见识不俗。

“作文意象之高妙,就在其含义的多重性。有道是‘隐以复义为工’,此论在以凝练为特点的诗词作品中尤为明显。又曰‘诗有内外意’,一象两意方成一意象,但正如一诗可多解,一象三意、四意,也不是什么不可以的事情。‘人’意象的复杂性造就了整首词的内涵的复杂性,整首词的主旨及意蕴亦由此而得到升华……”有人点评的有理有据,头头是道。

“在结构上,此词也有其妙处。上阕临末,已出'一夜’二字,这是为‘寻他千百度’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,所以到得下阕而出‘灯火阑珊’,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,可见词人笔墨之细,文心之苦。”有人从词作结构分析解剖。

总之,此词一出,赞誉不绝。

到了十七日,便有歌坊在多方联系作者君,想拿到此词的首唱,但,是夜,董小宛唱的便是:

“东风夜放花千树。更吹落,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。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……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