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微看书 > 皋兰山下 > 第六十六章 改革

第六十六章 改革 (第2/2页)

胡将军道:甘肃因为战事频繁,土地贫瘠,粮草供应一直靠周边各地输运。以前都是各运各的,河西他们不熟悉,路上经常出事,劳民伤财不说,效率还特别低,有的地方路途遥远,路上消耗的比运过去的还多。我在兰州设立接收仓库,让各地的粮草运到此地交割即可。后面再由兰州卫和甘肃镇派兵统一押运,这样能省很多事,并且增加兰州的人员物资流量,也能提振本地的经济。

方生惊讶道:你是怎么想到这个主意的。

胡将军笑道:早就有这个想法,只是以前说了不算,现在可以施行了。并且我还打算在兰州设立茶马司,让全国各地准备销往西部各地的茶叶等物资在此集中,外地的客商如果想买,就来兰州公平交易,官茶自然统购统销,私茶随行就市,统一课税,一切交易光明正大,从源头上杜绝走私。这方面我只是个创意,你帮我好好想想。

方生道:好主意,这样下来兰州就成贸易中心,就像金家崖那样,百姓不用种地也能有收入,各种人才也有施展的机会。不过你刚才不是说不给我交待任务了吗,怎么又让我想这个,光琢磨水利已经让人头大了。

胡将军笑道:你那个脑袋光琢磨一件事多浪费。没事,我请你吃羊肉,好好补补。

方生又来到阿干里,从四川回来的路上都在想这边应该怎么办,现在来到现场,发现想的和实际的还是有区别。不过已经不着急了,慢慢琢磨,一点点规划。思路已经和原来完全不一样。

在原来取水口的上游安放分水石,让大部分水流从主河道流走,一部分分到河岸一侧,用石头砌一段水渠,底部比河床高,防止泥沙灌入,上面又比河面低,让多余的水从上面漫过,上面的漂浮物自然也就漫过,往前接到原来的蓄水池,竹筒安放位置依然在中间,和前面原理一样,在竹筒稍上的位置分出水渠,让多余的水量回到主河道。

竹筒不再像以前那么一通到底,也不像老书生一样一节节摆放,而是几节一体,每遇到转弯处或者坡度较大处,便断开,用水池过渡过去,坡度大的地方专门留了位置,方生打算水渠铺成后因地制宜安装其它水利设施。现在看起来就像一个个瀑布。这些水池又是就近土地用水的分水处,如此一段段延伸,一直到达古峰山大片土地上端。

百姓们已经按照方生的规划,在出水口修的水池,就像五泉系统那样,分出干渠,分渠、支渠、毛渠。田地也为了灌溉方便重要规划平整。

万事具备。就等开闸放水。

这次除了古峰山的百姓,很少有人来看热闹,老金一家自然是到了。

方生深吸一口气,拉开闸门,水涌进竹筒。并没像上次那样着急跑到出水口享受成功,而是顺着管道慢慢走,查看是否有问题发生。

水顺利通到出水口,百姓欢呼雀跃,高兴这么多的坎坷没有白废。不过高兴了没多久,水又停了。原来是那些水池不同程度出了问题。

水池是拿青石板铺成的,和四川不一样,古峰山是黄土山,这种黄土遇水就变成泥,水量一大就塌陷,石板没办法完整拼接,一有泄漏,就将基础冲垮,整个水池就废了。

方生找来师傅研究对策,有师傅提出用木头制作水池,就像箍桶一样,应该比石板要好。

主意一定立即试验,但结果还是不理想,木头太薄了一冲就垮,支撑不了多久,太厚了又没办法做到严丝合缝。

又有师傅提出索性用蚂蚁石雕刻成水池,这个法子倒不错,但那么多水池,每个池子又那么大,这么大的石料从挖掘雕刻到运输现场安装,哪得多大的工程。最终决定让工人去开采,能做几个算几个,优先把容易塌陷、跌水位置比较高的池换成石头的,剩余的还得想其他办法。

工程进度很慢,池子做出来几个,但安装遇到大麻烦,每个水池位置都在山坡上,蚂蚁石又特别重,更何况是那么大块的,人拉肩扛得往上拖,有几个还没到位置就滚落下去,伤了好几个工人。

折腾了一个月,装上去没几个。金家两口子劝弟弟,要不就算了,每次都出事,上次是他,这次是工人,指不定下次会出什么事。

方生却远不像上次那么惶急,只是苦于想不到好办法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