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微看书 > 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 > 第33章 《杨太公回忆少年》

第33章 《杨太公回忆少年》 (第2/2页)

现在你们看到的杨家访村,是宋代杨七郎的后代,杨氏族谱记载,杨七郎,名杨绍达,生有二子。后来源于杨七郎的第十七代后裔,迁徙至泰宁县的瑞溪堡杨家坊,后又扩至县境内的广上、溪东、寨下等地。

开始为一两户,后来繁衍成了十多户,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家族式村落。

而杨景,杨浩,已是杨七郎第32代后裔了。老朽希望这两个小孙孙,不负重托!长大自有一片新天地,自有茅屋,窗明几净。不受世人白眼,不会被社会修理。

杨景带领母亲,弟弟妹妹们落脚深山野岭,能开垦出几亩田几分地,自力更生,自食其力。不会因为无一技之长而受饥寒交迫之苦,不会因遇事而毫无主张,任人宰割。杨景正当少年,现在能吃得苦中苦,不久的将来,定会壮大实力,那时走出大山,方得已定安生!

哪一家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?但爱子女有的时候,爱应该是要有局限性,不能任性去爱,那样教出的子女,好比只是供在花瓶里欣赏,受不起风吹雨打,经不起严寒酷暑摧残。我们培养子女不光是传宗接代,而且还要担当起家族的使命,发扬家族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,勤俭持家的精神。只有这样一个家庭,乃至一个家族才会壮大,才会生生不息!”

潘有根是非常用心地在听,而且听出了杨太公的话中有话,弦外有音。

杨太公回忆起他的少年时代,他是这样一段经历说道:“在我与杨景一般年纪时,就跟着隔壁村的大人上山砍树,用木驴拉木材。每架木驴要装载一千多斤,人走在前,遇到下山陡坡时,师傅教我要两脚撑开,做滑行动作,肩膀使劲顶着背后的圆木桐口,来控制滑溜下陡坡的速度。

有的路段是两座山峰对峙,峭壁断崖,得架起木桥。木桥又窄小,白天背着空木驴架子过桥,往断崖壁望下去,胆子很小的会起鸡皮疙瘩,胆战心惊,何况全身使劲下,拉着千多斤的木材?小木桥自然会摇晃,又怕又危险,不敢过桥怎么办?那么我们就只有在晚上,在黑暗中,点起上百支香,分别在不桥边沿的两边插上,以香的光点做指引,工人才敢拉着木驴过木桥。”

潘公子听到杨太爷少年时光是在那种生活条件下度过的,由衷地产生敬仰之情,他真是让人敬佩的好长辈!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