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微看书 > 寒门出了个状元郎 > 第34章 二伯开小灶

第34章 二伯开小灶 (第2/2页)

夏官经第一卷不多,内容上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大体上就是在说人要知道感恩,感恩父母,感恩天地,感恩君主……

李凌峰捂脸,果然主流思想不论什么时候都有被推崇的理由。这放在华夏古代,不就是《孝敬》、《道德经》和忠君思想的融合吗?

在他默默地看完一遍后,发现小堂哥还在专注地理解自己那本书所讲的内容,于是又拿起夏官经再一次接受了思想的洗礼。

终于,等到李仕仁读完第一卷的内容,把手里的书放在桌子上后,李凌峰也跟着抬起了头。

嗯,资质尚可。

李老二见两人不过半盏茶的功夫就读完了,满意地点点头,然后才开口问道:“如何?你二人有何所得?”

有何所得?

李凌峰和李仕仁听见李老二的问话后旋即开始思索起来,想着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。

略微思索后,李仕仁就和李凌峰眼神交流了一下,然后率先站起身来。

李仕仁起身说:“君子立身处世,应知养德。不乱于行,不困于心,不纵于欲,行事有依,为人知理,方能成事。”

李老二听后先是点点头复又摇摇头。

“你且坐下。”

李仕仁看着父亲点头又摇头,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他自觉自己虽然答得不出彩,但也不至于错啊。

那父亲摇头是什么意思呢?

李凌峰看着小堂哥疑惑不解的样子和二伯的动作,心中明白二伯真正想问的是什么,如今又更加确定了。

“峰哥儿,你且来说说。”李老二端起茶碗,先轻呷了一口,然后看向了侄儿。

自己的儿子虽然说得不错,但却并没有领会到他的真意,答题须知意,如果连所问都不清楚,又何谈作答呢?

就像你写了一篇文章,词藻丰富,韵律优美,写意丰富,好得不得了,可是你却跑题了,你觉得能拿到高分吗?

不过虽然儿子没答出来,但是说的确实不错,看得出来在书院认真学习了。

李老二没有继续深究。

他觉得二人尚且年幼,又首次参考,有所疏漏实属正常。

在他的心里,对李凌峰的答案其实没有多少期待,毕竟年长的儿子都答不对,那更年幼的侄儿恐怕也会错。

心里如是想,却并未开口打击。

就算两人都答错了他也能理解,而且这也是他今日要教的第一课。

看见二叔开口让自己作答,李凌峰放下手中的书缓缓起身,心中对自己的判断再无迟疑,说道:

“禀二伯,侄儿觉得这《夏官经》的词句虽长短不一,却每一句简明要义精短干练,平仄有韵又表意深刻,确为行文典范之一。”

李凌峰的回答不出意外的让李老二意外了。

他本以为小侄儿会像仁哥儿那般回答读文章的感受,刚准备开口一起鼓励二人一番,没想到话还没出口,侄儿的回答倒是让自己先愣了一下。

竟然对了?

李凌峰不知自家二伯心中所想,要说他为何不回答看了夏官经的读文感受,还得感谢他的语文老师。

刚才二伯给他们拿书之前就已经说了什么‘科考题目变化但行文要求不会变,县试答卷行文要求自有章程’这样的话,然后才让两人看书回答感受。

这感受当然是对文章行文特征的感受,又怎么会是词句为自己带来的感受呢?

感谢小学语文老师,感谢中学语文老师,感谢高中语文老师。

要不是她们不知道多少次在自己耳边重复,李凌峰也不会一看到题目就下意识结合上下文审题。

让他不仅明白了二伯所问的真意,也对二伯想要教导的第一课了然于胸。

审题确实是写文章最开始且最重要的一步!

李凌峰的回答不仅让李老二惊讶,李仕仁在听到之时也愕然不已,当他眉头紧锁着思考后又突然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。

是了。

父亲语境中的意思分明是让他们回答行文特征,而非读文感受。

他竟然没有认真审题,就自信自己能够答出。只是稍加思索就开口了,这是马虎,也是轻视。

考试答题最忌的就是心浮气躁,导致不知题之所言。

他年长于峰哥儿,却竟然没有他的态度认真,不禁面红耳赤,自愧不如。

李凌峰的回答确实出乎了李老二的意料,但他不是李仕仁,他的心智成熟,只是略微讶异后便朝侄子投去了赞赏的目光。

“峰哥儿所言极是。这也是我今日想教授你二人的第一课,即审题。”

李老二循循善诱: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题之真意才是行文之关键,唯有知其意图才可落笔行文,方能马到成功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