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微看书 > 枭雄的权谋 > 连载小说:《枭雄的权谋》第276部章

连载小说:《枭雄的权谋》第276部章 (第1/2页)

微看书 vkanshu.net,最快更新枭雄的权谋!

作者:吾爷

“你说的这些我们也听不懂,说实话,主要是不感兴趣。

但是,你要用300万真金白银去买几样【鼓倒懂】我觉得没意思。”

葛戈果虽然也觉得【先】这个关系很重要。也知道洪海侠对这个小兄弟的感情很深厚。

但是,他认为凡是沾染上赌瘾的人,实际上就跟有毒瘾的人没什么两样,都是不可信的。到了关键的时候,为了得参赌或吸毒的钱,都一样会耍手段搞欺骗。

他之所以有这样的逻辑,自然是来自他是个理工男,讲究运算公式的规则和规律,不接受赌场里那种为了获利,可以随意调整赌博结果的行为。

但洪海侠恰恰相反,他是社会学科的优等生,非常热衷于与时俱进,讲究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。

对参赌与吸毒分得很清楚。

参赌者,他可以将之归类为在这个十分浮躁的社会中,怀揣着一夜暴富的梦想,误入歧途。应该说还有幡然悔悟的余地。未必真会为了筹措赌资或偿还赌债就没了做人的底线。

而吸毒者却不同。一旦毒瘾犯了,根本就神志不清醒,哪来的底线。

再说了,他还认为【先】是在时代背景下,扮演着另类角色。

甚至可以说,是在耍小聪明,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,在求取社会认可的一种生存方式。

他现在的身份,既是马老大座前的幕僚,平常除了替马老大以陵江【泰货帮】首脑的身份【掌眼】。还负责替他开车和陪他聊一些有关陵江江湖的每天发生的情况。

当然,洪海侠也知道,实际上凭【先】那点热炒热卖的鉴宝知识,要是在专家们面前去讲,笃定会贻笑大方。但用于对付陵江现有这些习惯攀白吃黑,除了对钱异常的热衷,对中国历史和专业技术知之甚少的大佬们来说,只需要一些死记硬背,再把一些貌似内行的术语和业内的趣事,添油加醋地来点现代大白话的渲染,说些大佬们喜欢听也听得懂的话,就已经足够让其蒙圈了。

就这,对于手里有闲钱,对中国历史典故,多多少少也有点了解的洪海侠来说,也就是【常在河边站,哪有不湿鞋】的给强扯进了收藏的圈子中来。

即便是他刚开始对收藏一点都不感兴趣,也没有认真去学习钻研过。但人家并不要你有多感兴趣,只需要你不拒绝,也就鼓倒你懂就行了。

换句话说,你洪海侠懂不懂都没关系,只要你不拒绝,口袋里又有闲钱,就完全可以被那些想发横财的有心者当成【收藏家】,你就必须懂,不懂也会鼓动你懂,因为只有鼓动你懂了,他们才有生意做,才有钱赚。

也只有参与收藏的人多了,文物市场活跃了,渠道里流动的钱多了,竞拍活动才搞得起来。

有了定期召开拍卖会这样的平台,也就有了各类人物,怀着各种动机来参会的聚集。

针对峡口大开挖的现状,洪海侠说:“我认为,应该是属于各取所需的社会现实,那些在地底下沉睡了千百年的文物或国宝,就从现在的江岸地底下,即将成为河床底下抢挖出来,让其有机会重见天日,也许这些说它是文物也好,国宝也罢的稀有物件,从此就有了商业价值。也有了收藏价值和文物价值。”

也就是因为有这个顺应时势的想法,让洪海侠为之付出了巨大的财力和精力。

参与收藏,并不是从【先】借走300万元时抵押了几件【精品】。而是当他闲暇的时候,也有意识地听了几次【大师】们的鉴宝专场,深感这其中的水太深。大大地激发了他挑战跨界的习性。

有好几次,当他在听见专家们评论,凭他的肤浅知识都感觉得到专家讲的话,要么是照着专业工具书在背说词,要么就是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故弄玄虚。

他记得一次与吴局长一起看一双战国青铜剑时,专家解释说:“青铜剑在地底下埋藏了两千多年,为什么还能寒光闪闪,不但丝毫没有锈斑,还色泽如新,锋利无比?是因为棺椁表面生漆的防腐功效,夹层的真空,深水的浸泡,综合起到了真空无氧的储藏环境造成。”

下结论的专家,领着国家津贴,在国家专业科考和级别考的时候,肯定是过了关的。100%算是很有本事的人了,但在解释这个问题的时候,让洪海侠感觉到了太敷衍。

洪海侠为证实自己的判断,专门问了让这两柄青铜剑重见天日的【峡口】原住民,“我说老乡,你们能告诉我这物件是从什么场景中得到的吗?你们该懂,要是这物件来路不正我可不敢收喔。”

那老乡回答得很干脆:“放心,既不是馆藏(即盗窃),也不是打堡(即挖墓),就是在拆自家老宅时,发现了一口废弃的水井中捞出来的。”

也就是说,这两柄剑在见天以前,就泡在污水里面的不假,但什么保护措施都没有。

据老乡说:“随同捞起来的还有几件青铜器,但那些青铜器都已经锈蚀得不像样子了,拿上来没几天就风化得像一堆废土坯一样,我自己都看不过眼,就不想带来了。”

洪海侠就通过这一实例,证明同一时期,同一材质的器物,由于表面采取的防腐措施不一样,在同样的外在条件侵蚀下,产生的氧化程度就不同,即便是同在水中与空气隔绝,但与水底土层接触的深浅产生的化学反应,也是不一样的。

也就是说是因为古人重视兵器,在铸造刀剑时,在上面采用了一种犹如现代工艺中的镀铬技术,在剑身上采取了后世失传了很多年的【铬盐技术】。

而其他的青铜器,没有享受这种特殊待遇。这才是这两柄剑千年不锈,而同样环境下其他的青铜器早已碳化的关键所在。

虽然说是领取国家津贴的历史学或考古学专家,他们对化学与物理技术并没有更深层次的了解,又担心说不懂会坠了自己的名头。于是就以为请他们掌眼的要么是行贿的暴发户,要么是腐败的贪婪者,他们只需要信口雌黄地说起促成的话,搞几句够专业的诸如含氧量,年代或真空什么的专业术语来胡咧咧,就可以指鹿为马的混过去。

当然,这还算是好的,至少他们没有昧着良心,凭专业知识搞诓骗,超低价诱购当事人祖传宝物,转手倒腾赚取天价。

在那个收藏之风猛刮的岁月,也有专家为钱走穴,借助国家赐给他们的名头,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家头衔。把可流通物件的价格,虚抬成天价。

就好比元青花瓷的收藏价格比实际价值,相差了何止十倍,百倍。

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落差,专家们在文物市场上的推波助澜,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。

同时,一些没读过多少书的暴发户,在有了钱以后,出于对自己文化起点低,需要想办法撑门面抵消自卑,既对这方面的认知甚少,又想给自己撑撑场面。

闲钱不多的,就购置几件摆放在办公室的展柜里,或办公桌背后的博古架上。

闲钱多的,干脆就有了专门的收藏室,甚至是建起了私人博物馆。

这些人似懂非懂,又多半出手豪阔,只要是自己喜欢,根本就不考虑价格,这也对扰乱市场的健康发展,起到了极坏的作用。

这中间尤也可以流通的瓷器,字画,赏瓶,把玩件为最。

至于很有收藏意义,却由于国家没有放开交易禁令的远古青铜器和石雕,石刻,却远没有体现它们的实际收藏价值。但这类物件,在当时的【峡口】抢救性挖掘中有大量出土。一时间流向市场的不在少数。

其中有相当多的器皿都得精美,比如代表峡口文化的,汉代虎鎏于淳,青铜马,更远的有商代的青铜鼎,觚,觞,觥和戈,矛,剑等等。

还有的,甚至是前推到殷商时代。完全达到国家一级文物标准了。

但是,由于在中国古代,冶炼技术并达不到现在的提纯程度,黄金与黄铜的界线也没有如今这样的清楚,有些器皿根本就是鎏铜的,也被当成鎏金来认。

而青铜器本就是中国历史的一段见证却成了收藏界的弃儿。

由此,无论是艺术欣赏价值,历史鉴赏价值都因为交易问题,根本就没有体现出它们应有的地位。

原因是国家禁止买卖,获取利润的空间远低于倒腾的风险。几乎没有世传,现存在博物馆的绝大多数都来自墓葬考古的出土。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